2020-10-26 11:32:35 責任編輯: 微米生物 0
上寮舊村內,環衛工人駕駛小型收運車入巷收垃圾。
新圍社區內設置的垃圾分類集中投放點,全天保持干凈。
深圳有上千個城中村,居住人口多,人員流動性大,不少人對城中村做好垃圾分類不樂觀,但實際情況如何?近日,記者跟隨垃圾分類推廣大使走進城中村看到許多新見聞,一些城中村的垃圾分類通過黨建引領、上門服務等實實在在的舉措,不僅讓居民動起來了,更把村內餐飲門店的垃圾收起來了。
每家餐飲店發餐廚桶
環衛企業定時上門收
進入寶安區新橋街道上寮舊村隨處可見,餐飲店門前擺放著清一色的綠色垃圾桶,打開一看,垃圾桶中裝了雞蛋殼、菜葉菜渣等餐廚垃圾。
“街道給城中村內每家小餐飲店配發了一個60升的餐廚垃圾桶。”新橋街道城管辦垃圾分類負責人劉躍升表示,與商品房物業小區不同,城中村多數居民不在家做飯,一日三餐都在村內小餐廳解決,做好城中村的垃圾分類就要把餐飲店的垃圾一起管起來。
不同餐飲店經營時間差別大,如何做到準確分類、統一清運?垃圾清運公司的項目總經理王祥介紹,每天分三次上門收運商戶的垃圾,每天早上6點收前晚夜宵檔產生的垃圾,下午4點和晚上10點收當天產生的垃圾。“我們給商戶派桶的時候就會宣傳講解怎么分類,這個桶要裝什么垃圾,同時了解什么時候來收比較好。
記者看到,一輛寬度僅80公分、載有兩個垃圾桶的小型餐廚垃圾收運車駛入巷道,司機挨家挨戶將餐廚垃圾桶中的垃圾倒入車輛上的大桶中。雖然城中村的巷道很窄,但這輛清運車行駛自如。根據城中村道路的特點,清運公司設計了2桶、4桶運輸車、平板車等,把垃圾從背街小巷收運出來。
據了解,全街道投入了54名專職人員和50臺餐廚垃圾收運專用車,上門收集轄區3152家沿街小型餐飲門店的餐廚垃圾,現擴充到上門收全部生活垃圾。隨著餐廚桶越發越多,該街道沿街小型餐飲店餐廚垃圾的收運量一直在增加,從4月份的每天10多噸增加到9月底時的每天45噸,門店餐廚垃圾的分類準確率提升至現在的九成以上。
科學布置分類桶點
廚余和餐廚合并收
新圍社區是南山區率先探索垃圾分類的城中村。社區內,標識清晰、類別齊全的垃圾分類桶點分布在出入口、廣場、餐飲店旁,租戶辦理視頻門禁卡時就要領垃圾分類指引。
曾經,村里的垃圾桶是一個矛盾源。新圍社區黨委第一書記郭子樂回憶,社區共有175棟樓,居住了近萬人,以前基本每兩棟樓間放1個垃圾桶,因為臟亂差,誰也不愿意垃圾桶靠近自己家。去年7月,撤除了原來巷道中85個零散無序的垃圾桶點,重新規劃17個垃圾分類集中投放點,并加強精細管理,每兩個投放點有一個清潔工管理。
與其他地方不同,新圍社區內的廚余垃圾桶全天候擺放,居民和各門店自行前來投放點扔家庭廚余、餐廚垃圾,兩類垃圾合并收集、共同處理。郭子樂表示,社區內有大量的餐廳、水果、蔬菜門店,不同時間段都有垃圾投放需求,社區增加收運頻次,只要垃圾桶快滿了就要清運,做到垃圾不滿溢、不亂堆放,全天候管起來,滿足投放需求。
集中分類點為居民和各種門店的垃圾分類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形成良性循環。村內一家快餐店對門就是一個投放點,老板娘馮女士笑呵呵地說,“剛開始設置在店門口有那么一些擔心,但現在每天清洗幾遍,不像以前那么大味道,很方便,我很滿意。”
新圍社區建立了黨建引領垃圾分類的機制,改變以往服務外包的做法,由社區黨委來抓垃圾分類,推動垃圾分類常態化。目前,該社區餐飲、果蔬門店垃圾分類參與率達100%,居民垃圾分類參與率達70%。
垃圾分類推廣大使話你知
因地制宜做出城中村垃圾分類特色
“城中村比較雜亂,小店小鋪多,但這兩個村能因地制宜,抓住要點開展行動,尤其對餐廚垃圾處理,減少了面源污染。”深圳市垃圾分類推廣大使楊勤現場走訪后表示,這些做法值得很好地總結與推廣。
另一名垃圾分類推廣大使劉金利認為,新圍社區把垃圾分類夯實到社區基層管理層面,隨時都能投廚余垃圾,做到應收盡收,體現服務精神。城中村垃圾分類是下一步的重點,兩個城中村是很好的樣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