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19 14:07:36 責任編輯: 微米生物 0
近年來,我國加速推行垃圾分類制度,全國垃圾分類工作由點到面、逐步啟動,推進垃圾分類取得積極進展。昆明市作為全國46個先行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的城市之一,根據要求,2020年底前,要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系統,基本形成相應的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在進入焚燒和填埋設施之前,可回收物和易腐垃圾的回收利用率合計達到35%以上。昆明市生活垃圾產生量連年增長,2018年已達216.5萬噸,易腐垃圾(廚余垃圾及餐廚垃圾)在生活垃圾中占到40%,而目前昆明市餐廚垃圾處理能力弱,沒有規范的廚余垃圾處理設施,隨著垃圾分類工作全面推進,廚余垃圾分出量增加,給廚余垃圾的處置帶來嚴峻考驗。
一、處置現狀與問題
(一)產生量和處置現狀
隨著城市發展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近年來昆明市生活垃圾產生量增長迅速, 2014年生活垃圾產生量為140.4萬噸,到2018年產生量已達216.5萬噸,五年內增加了54%,年平均增長率9%,當前昆明市每天垃圾產生量超過6400噸,預計2019年生活垃圾產生量將達240萬噸。(見表1)
昆明市生活垃圾的末端處置主要采用焚燒處理方式,目前已建成6家垃圾焚燒發電廠、1家餐廚垃圾處理廠、1家危險廢物處理廠、2家電子垃圾處理廠,尚無大件垃圾處理廠和廚余垃圾處理廠。主城區每天5800噸生活垃圾運送至垃圾焚燒發電廠處理,其余郊區(縣)日產生垃圾均送至轄區填埋場填埋。依照昆明市垃圾分類標準,生活垃圾分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易腐垃圾(廚余垃圾及餐廚垃圾)和其他垃圾4類,其中易腐垃圾比重較大,可占40%,估算每天產生量達2500噸,而目前昆明市僅有的一座餐廚垃圾處理廠日處理能力300噸,易腐垃圾資源化處理能力僅為產生量的12%。
(二)當前存在主要問題
1.缺少廚余垃圾處置設施,垃圾分類對末端焚燒處置帶來更大壓力。
隨著垃圾分類工作的推進,生活垃圾中廚余垃圾和餐廚垃圾的分出量必然有一個較大的增長,若依然將這部分垃圾焚燒處理,則分類也失去了意義,垃圾分類的重要前提就是要有相應的末端處置設施,但目前昆明市廚余垃圾和餐廚垃圾的資源化利用能力和產生量嚴重不匹配,且缺乏廚余垃圾處置設施,大量廚余垃圾被焚燒處理,廚余垃圾具有一定的資源化利用價值,單純焚燒是一種資源浪費。同時,由于焚燒廠原處置垃圾中含有大量可回收物,能達到燃燒熱值,但隨著垃圾分類工作推進,紙張、塑料這些高熱值垃圾被分離,垃圾將會因達不到焚燒廠要求熱值而無法燃燒,除非大量添加助燃劑,而這將大大增加焚燒廠運營成本。
2.廚余垃圾和其他垃圾混裝混運,降低居民分類積極性。
垃圾全程分類要求在垃圾處理的各個關節做到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當前焚燒發電是昆明市生活垃圾主要處置方式,占處置總量90%以上,僅有部分試點片區擁有專門的餐廚垃圾運輸車輛,單一的處置方式必然導致在收運階段對各種垃圾不加區分,廚余垃圾和其他垃圾混裝混運情況較為突出,這也導致部分已有垃圾分類意識并自覺進行垃圾分類的居民提出了“我們已經進行了垃圾分類,但收運時還是一輛車混著運走”的質疑,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居民自覺自發進行垃圾分類的積極性。
二、廚余垃圾處置技術分析
針對當前昆明市生活垃圾處置困境,建立一座規范的廚余垃圾處置設施迫在眉睫,而廚余垃圾的技術路線直接關系到處置效率和處置廠的可持續發展,除傳統衛生填埋和焚燒處理外,當前存在的廚余垃圾資源化利用技術主要包括好氧堆肥、厭氧發酵和飼料處理,表2列出了不同技術工藝的優劣勢。(表2)
好氧堆肥、厭氧發酵是目前主流的處理工藝,但該技術缺點明顯,資源化利用效率不高,環境風險較大,且難以實現盈利,企業發展基本只能靠政府補貼。飼料處理是近年發展的廚余垃圾處理新技術,有望逐步取代好氧堆肥、厭氧發酵技術,其中以昆蟲處理的生物處理技術最為突出,該技術利用五谷蟲幼蟲將廚余垃圾降解變成高品質蛋白有機飼料,一套設備處置能力200噸/天,也可根據處置量加大生產能力至1500噸/天。相比于厭氧發酵、好氧堆肥,該技術有四大優勢:一是分解速度快,幼蟲吃掉垃圾、排出糞便的周期僅為1 天,厭氧發酵、好氧堆肥的處理周期則長達20天左右;二是在密閉空間中處理垃圾,沒有二次污染,而堆肥是在露天環境中進行;三是易于規模化生產,設備投資和運行費用比較低;四是高蛋白飼料、有機肥這兩大產出物的經濟價值頗高,不愁銷路,具推廣價值,而厭氧發酵、好氧堆肥的產出物銷路不太好,還會產生需要填埋的副產品,目前該工藝處理1噸垃圾的利潤為700-800元,遠高于其他現行工藝。(表3)
三、建議
(一)建立以生物處理技術為核心的易腐垃圾綜合處置中心
昆明市現有的餐廚垃圾處理設施資源化利用能力弱、原料適應性較差,若采用生物處理技術,原料適應性強,對各種廚余垃圾、餐廚垃圾都可以資源化利用。建議打破原有餐廚垃圾概念,建立統一的易腐垃圾處置概念,將餐廚垃圾、廚余垃圾、河道漂浮物、農業廢棄物(秸稈等)、畜禽糞便(豬糞、雞糞)、菜場廢棄物、屠宰廢棄物、病死動物、過期食品等易腐垃圾進行統一管理,以生物處理技術為核心,成立綜合易腐垃圾處理中心,由統一一個部門進行管理,避免多頭管理,重復資源投入,監管困難等弊病,由一個大中心帶多個小中心,承擔起城市內全部易腐垃圾的綜合處置工作。選擇生物處理技術作為廚余垃圾的處置工藝,一方面該工藝盈利能力強,回報周期短,能緩解昆明市政府財政投入的壓力,另一方面,該工藝產出產品是優質的昆蟲蛋白飼料、有機肥,能夠為昆明市乃至周邊縣市發展高原特色農業和養殖業提供有力支持。
(二)企業特許經營,保障企業經營規模
企業若要從垃圾回收與利用中獲取利潤,必須以規模化市場為前提,企業只有在回收量達到一定量且能穩定供應時,才會投資資源化利用生產線,降低成本,因此對于廚余垃圾處置企業,只有保障企業經營規模,才具有可持續性。建議在符合《昆明市餐廚廢棄物管理辦法》和《昆明市餐廚廢棄物管理辦法實施細則》現有規定基礎上,強化特許經營模式,使企業擁有某一個區域的廚余垃圾、餐廚垃圾回收與資源化利用特許權,由企業全權負責垃圾的收集、轉運和末端處置,資源化利用率更高,保證企業原料規模供應與連續性。
(三)落實“不分類,不收運”,加強中轉站二次分揀能力
在形成一定的廚余垃圾末端處置能力前提下,增加廚余垃圾、餐廚垃圾轉運車輛,切實落實“不分類、不收運”,解決廚余垃圾與其他垃圾混裝混運的問題。同時加強收運體系中垃圾轉運站的功能,建議在每個垃圾轉運站加裝垃圾分類與處理設備,讓垃圾在中轉階段進行二次分揀,才能最大化把垃圾分的徹底,垃圾中易腐垃圾有效分離后,對于其他垃圾的焚燒處理將變得更加高效和環保,易腐垃圾也能得到更好的資源化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