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15 09:26:58 責任編輯: 微米生物MCB 0
固體廢棄物和垃圾處理與老百姓生活息息相關,也一直是環境治理的難題。其實,垃圾是放錯了位置的資源。看到這一點,我國很多地方進行了有益探索。一起來看看江浙滬地區是如何破解“垃圾圍城”困境的。
四舉措破解“垃圾圍城”江浙滬建立垃圾分類長效機制
“人們來到城市,是為了生活。人們居住在城市,是為了生活得更好。”亞里士多德在幾千年前留下的這句名言,道出了人們對于城鎮生活寄予的期待與憧憬。
為政之道,以順民心為本,以厚民生為本。
黨的十九大提出,既要創造更多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并明確要“加強固體廢棄物和垃圾處置”。
固體廢棄物和垃圾處置與老百姓生活息息相關,也一直是環境治理的難題。為解決這一難題,我國很多地方進行了有益探索。現狀如何?癥結在哪?有何對策?
激勵機制——
引導垃圾分類成習慣
“看好啦,報紙共4.85公斤,積分79分。”夜幕降臨,南京市棲霞區東城世家小區,手拎著待售垃圾的居民在一個綠色大棚前排起了長隊。
手拿積分卡,賣掉廢舊報紙的趙女士轉身走進超市,挑選了黃瓜、西紅柿、土豆、生姜等放在購物袋里,然后把積分卡遞給了收銀員“抵扣積分161分,歡迎下次再來。”結賬完畢,收銀員微笑著把積分卡還給了趙女士。
用垃圾兌換積分,這是棲霞區為推動垃圾分類出臺的一個舉措。實施中,他們專門制定了《可回收垃圾兌換規則》 張貼在各小區櫥窗或展板上,并明確了7大類49種家庭常見可回收垃圾處理方法。
每到周五傍晚,小區居民只要將這些可回收垃圾拿到指定地點,工作人員就會按照垃圾多少為居民積分卡“充值”。而對于不可回收垃圾,居民只要按規定處置,也能得到積分。然后,就可以拿著積分卡“消費”了。
這一做法最早開始于2014年。當時,南京市在東城世家小區所在的堯化街道搞了試點,承擔試點任務的是南京志達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經過一段時間摸索,該公司研發了智能環保系統——慧系統,以借助大數據平臺監測居民垃圾分類情況。在記者手里,有一份該系統的監測數據:2017年1—11月,居民可回收垃圾兌換產生的積分共2272.3萬分,兌換1752.7萬分,占比77.1%。
上海市采取的綠色賬戶激勵機制,也有異曲同工之妙。該機制實現了居民自治、居委會牽頭推進、物業履職、定時定點回收等多模式共進,及生活垃圾清運網、再生資源回收網“兩網協同”推進,有效地實現了資源增量、垃圾減量。
目前,上海市生活垃圾分類已覆蓋500萬戶(約占總數2/3),每天都有數千人借助“綠色賬戶卡”的積分兌換物品。
技術支持——
避免分類垃圾再污染
每天凌晨4點到上午9點,是城市從睡夢中慢慢清醒的時間,也是南京雨花臺區板橋新城城南生活垃圾轉運站最忙碌的時候。
“每天早上,大批廚余濕垃圾在這里經過新工藝壓縮后,再轉運到焚燒地。”轉運站站長秦永建告訴記者,這個轉運站采用的是水平式垃圾壓縮工藝,壓縮嚴實度和效率都很高,其技術水平在國內大型生活垃圾轉運站中處于領先地位。從去年9月試運行以來,他們每天要處理雨花臺、建鄴、秦淮、玄武4個區的生活垃圾1500多噸。
說話間,一輛垃圾運輸車駛入卸料大廳,并停在指定泊位。隨后,密閉式卷門緩緩打開,正在作業的壓縮機將運輸車卸載的垃圾迅速壓實,而真空泵則將擠出的污水處理干凈。緊接著,壓縮后的垃圾通過一個密閉管道隨傳送帶被送至集裝箱。
說是垃圾轉運站,怎么站在廠房里,絲毫也聞不到垃圾味兒?
“這里采用了離子送風、植物液噴淋、生物除臭等組合式除臭技術,覆蓋了垃圾處理的全過程。”南京城建集團環境投資公司董事長張呂林的一席話,解開了記者心中疑惑。原來,剛才在運輸車卸料現場,記者耿耿于懷的水霧并不是垃圾污水,而是具有降解臭味功能的特殊植物液。
據介紹,繼日處理垃圾能力達1500噸的江北、城南兩大生活垃圾轉運站投入運行后,目前南京市正在籌建城東廢棄物綜合處置中心,同時棲霞、江寧等區也在建設中型垃圾轉運站。
有人說,垃圾是放錯了位置的資源。秦永建告訴記者,他們處理的垃圾大部分被運往了江南垃圾焚燒發電廠,以備二次利用。他相信,隨著垃圾處理技術的發展和運用,不久的將來,人們不但能從源頭上阻斷生活垃圾污染,還能使更多的垃圾轉化為可利用資源以服務生活。
快遞激增——
關注垃圾新的“增長點”
家住杭州市武林路和樂苑的占憶輝是個不折不扣的環保“排頭兵”,她所在的小區95%以上的居民參與了垃圾的分類處理。最近,當起小區義務環保監督員的占憶輝發現一個新情況:由于年輕人上班忙、快遞多,積分換物又對其缺少吸引力.